阳原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,张家口市西南部。全县总面积1849平方公里,辖5镇9乡301个行政村,总人口27.9万,其中农业人口20.4万,耕地面积62万亩,是冀西北重要的碎皮加工集散地、煤碳物流基地,也是世界独有的第四纪地质、哺乳动物、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研究圣地,被誉为“世界天然地层博物馆”、“东方人类的故乡”。 近年来,阳原县在深化平安建设,特别是在推广“四个覆盖”经验中,紧紧抓住农村党组织分类定级、创先争优这一机遇,深入分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结合本地实际,成立机构、制定方案、健全组织、完善机制,建立了“一领五会”联动运行机制,即:以村党组织为统领,以“四议两公开”为制度基础,村民委员会、村民代表会、村务监督委员会、村和谐促进会、村产业促进会“五会”联动、规范运行。实现了基层党组织、基层民主组织、农村经济合作服务组织和农村综治维稳组织全覆盖。 一、立足需要,建立健全村级组织体系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。坚持村党组织在农村中的核心地位不动摇,做到“两推一选”建、“一好双强”带、“一定三有”管、“双述双评”促,努力构建确保农村发展稳定的基层堡垒。 健全基层民主组织。进一步完善以村民委员会、村民代表会、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组织,健全村民代表常任议事制度,并由村代会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,村民通过三个自治组织发挥作用,参与集体事务的决策和管理。 建立涵盖经合组织的产业促进会。吸纳致富能手、技术骨干、农村经纪人等,组成产业促进会。推广“四个覆盖”以来,新建了经合组织72个,目前总数达到了104个。各种种植、养殖、加工专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,逐步形成了杏扁、葡萄等五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业产业集群。现在“一村一品”标准的专业村达112个。 建立涵盖综治维稳组织的和谐促进会。在村建立综治工作站、综治小区、综治小组和治安巡防队综治维稳组织模式。综治工作站内设“一干两员”,即:“综治专干”、“综治工作信息员”和“矛盾纠纷调解员”。建立了信息报告、学习例会、矛盾纠纷调处、法制宣传教育、流动人口管理、安全生产防范、突发事件处置、台帐档案八项制度。综治工作站下设综治小区。综治小区下设综治小组,形成了“十户一调、十户一保”的基层组织格局。同时,组建了10人左右的治安巡防队。目前,全县农村共成立综治小区2679个,综治小组达到了10796个,建立村级治安巡防队301个,队员人数达到1807名。 二、强化责权,合理调配村级组织的权力和义务 村级党组织脱身事务抓引导。扭转过去村党组织大包大揽、事必躬亲、唱“独角戏”的尴尬局面,把决策权、执行权交到村代会、村委会手中,发挥自身上通党委、下联群众的优势,担负起制定规划、确立目标、前期谋事、争跑项目等职责,然后通过行使提议权把具体事项交由村代会、村委会研究决策、付诸实施。 村民代表会强化自治疏通道。村代会由村民会议授权后,成为集中民意、代表民间的决策组织,村民委员会承担各项决议和具体事务的执行之责,村务监督委员会替代原有的村民理财小组,代表村民监督村务执行过程。 两个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建平台。和谐促进会、产业促进会两个群众组织把大部分的村民骨干集聚起来,根据各自职能在推动发展、创建和谐中开展工作,既为群众发挥作用提供平台,又可适当为村党组织和村民委会员分担任务,成为党群、干群联系的纽带。 三、理顺环节,完善村级组织议事运行机制 村级组织“一领五会”联动运行机制的基本思想是:以必要的村级组织为依托,通过严格的工作制度,在党群、干群之间形成双向畅通、互动融通、整体联通的村民自治体系。这一机制中,村级组织是基础,制度建设是保障,而“联动运行”则是其最显著、最具活力的特征。围绕民主议事、民主运行,建立了三项机制: 民主议事机制。以“四议两公开”为基础,通过文件的形式,把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所明确的九项、《河北省实施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〉办法》中所明确的七项村民事务,以及涉及村民根本利益、容易引发矛盾的事项,确定为村代会必议项目,同时从时限、权责等方面,对组织提议、两委商议、党员审议以及村民委会员召集村代会、提交事项做出明确规定,形成了规范、民主、公开的村级议事决策机制。 四步联动机制。确立了“统领、议诀、执行、监督”四步联动的运行机制,制定了运行机制流程图,党组织通过政策指导的办法统领全局,并发动党员群众支持、推动村级事务落实;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全程监督并审查公示内容行使监督权;在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,村委会借助和谐促进会、产业促进会两个群众组织力量,发动群众共同推进全村工作,并通过村代会向全体村民负责。 “五会”延伸机制。进一步强化党员村务研究会、两委联系会、村民代表会、群众座谈会、村民小组会的功能,把党的政策、村代会决议、全村发展规划等,及时通过村干部、党员、村民代表迅速传达给村民,争取村民的充分支持,村级组织与群众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交流网络。 四、规范运行,“一领五会”初显成效 新机制从组织体系建设、责权分配、运行管理等层面入手,在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同时,更加强调村民自治组织在体现群众意愿、集中民智民力、激发群众活力中的作用,同时又通过和谐促进会、产业促进会等群众组织为村民参与管理、共同发展、共创和谐搭建了平台,形成了强化党的领导与推进村民自治相统一、落实党的政策与尊重群众意愿相融合、创新社会管理与激发群众活力相协调的党建与社会管理新格局,为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、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。 一是规范化杜绝了随意性,农村信访量明显下降。村级组织“一领五会”联动运行机制为农村谋事、决策、执行、监督提供了制度基础,村级事务置于制度约束和民主监督之下,“拍脑壳”、徇私情现象失去了空间,决策执行更公正、更合理,群众更放心、更踏实了。两年来,全县落实到农村的项目增加了两倍,农村低保、社会养老、贫困救助等推行力度更大,但全县新增农村信访案件却减少了80%。 二是民主化提升了积极性,基层群众得到有效发动。干不干,怎么干,全凭大家说了算,群众得了切实的尊重,其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,形成了党领导下群众共建共促的良好氛围。 三是制度化推动公开化,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。一件事情,从酝酿到决策,从执行到报帐,全程公开,全部由群众参与监督,疑虑少了,信任多了,群众从中更体会到了干部的“干事难”。某种程度上说,干部“定”的事少了,但在群众中的威信高了。 四是立体化的组织设置,农民干事创业的前景更加宽广。以前,老百姓讲:“村书记顶天,村委会靠边,村民代表赋闲。村里有啥事,与群众无关。”通过村级组织“一领五会”联运运行机制的推行,群众不仅可能通过村民代表会建言献策,更可以凭借特长参加村和谐促进会服务群众,还可以由村产业促进会组织起来,在产业、技术、市场、信息等进行交流、探讨。 |
关键词:组织 村民 群众 |